超音波檢查•4大限制&4大盲點    

文/李藹芬 採訪諮詢/臺安醫院策略長暨婦產科主治醫師周輝政

在各項產前檢查中,超音波檢查往往被孕婦「寄予厚望」,不過,任何的檢查都有其限制,沒有百分百的準確性,或許是許多孕婦對超音波檢查抱持高度期待時應建立的認知。
在台大婦產部施景中醫師所撰寫的一篇文章〈廉價的產科超音波─台灣奇蹟!〉提到,「醫用超音波學的研究發展,距今不到50年,相關文獻卻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,曾有人採訪Contemporar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期刊的主編Queenan教授,請他列出二十世紀婦產科學的最大進展前三名;『第一名是超音波』,他說,『第二名也是超音波,第三名還是超音波』;醫用超音波對婦產科醫師診斷及看病模式所產生的重大變革,由此可見一斑」。
的確,醫用超音波不只成為婦產科醫師診斷的「第三隻眼」,對於孕婦而言,更是有如提早了解腹中胎兒狀況的「明燈」。然而,與婦產科相關的醫療糾紛中,因超音波檢查而起的案例卻也日益增多,不時聽聞「我有做超音波檢查,為什麼沒有檢查出孩子的異常呢?」

常見4項限制
臺安醫院策略長暨婦產科主治醫師周輝政表示,大多數的孕婦透過超音波檢查,最想要確認的是「胎兒性別」與「構造是否正常」,但在此之前,得先花些時間了解超音波檢查的限制:

  • 限制1•機型:這部分包含解像能力與功能,周輝政醫師表示,「就像數位相機的畫素,有30萬畫素的,有1,200畫素,兩者呈現的清晰度即大不相同;而不同機型的功能也不一樣,如果要檢查胎兒的血流狀況,就需要使用都卜勒超音波或是彩色超音波」。當然,解像能力愈高、功能愈多的機型,檢查時確實具有極高的便利性,但周輝政醫師強調,「使用者的經驗值更重要」。

  • 限制2•操作經驗:周輝政醫師表示,「特別是面對稀有的案例時,操作者是否有足夠的經驗進行判斷?而經驗必須靠過往的累積」,他說,「超音波易學難精」,他以自己為例,剛開始學的時候,有如置身迷宮,也因為胎兒是動來動去的,不容易抓到適當的角度,第三、四年後才有所成績,但真正得心應手已是10年之後的事了。周輝政醫師笑說自己曾碰過一個尷尬的情況,「有孕婦抱怨我只掃描五分鐘,不夠用心;住院醫師卻可以花二、三十分仔細檢查」,其實是功力深厚的周輝政醫師在短時間內即能掌握胎兒狀況,但對新手來說,即使花上二、三十分鐘,可能還看不出個所以然來。

  • 限制3•母體狀況:因為超音波是經由聲波的迴聲,再藉著不同的深淺明暗,來呈現出肉眼可看到的影像。周輝政醫師表示,「如果孕婦的脂肪層較厚,將影響看清楚的程度」。

  • 限制4•胎兒狀況:羊水過少或胎兒在檢查時剛好保持趴臥姿勢及握拳,也很難讓產檢醫師看清胎兒的性別、手指頭數目,甚至更細部的狀況。

檢查4大盲點
而超音波檢查亦有其盲點,周輝政醫師解釋如下:

  • 盲點1•
    沒有百分百的準確率:
    他強調,「因檢查存在偽陽性、偽陰性,沒有一項檢查可達百分之百的準確率,一般超音波檢查約六到七成,而精密如高層次超音波對於胎兒器官異常的偵測率約為八、九成」。但不要忘記,準確率又受到上述的限制因素所影響。

  • 盲點2•
    僅偵測結構性的問題:
    超音波檢查僅限於「結構性」的問題,周輝政醫師解釋,如:胎兒是否有中樞神經系統異常(如水腦、無腦兒)、心臟、肺部、腸胃系統、泌尿系統是否有構造上的異常,是否有神經管缺損或肢體的重大缺失、胎盤著床位置及臍帶是否有結構異常等等。不過,若是微小的缺陷,則可能受限於超音波的解析度而不易查覺,如較小的心室中膈缺損或動脈弓狹窄,或是像唇裂也許看得到,可是嘴唇內部的顎裂就不一定能透過超音波檢查得知了。
    至於「功能性」的問題則不在檢查範圍內,如代謝問題,要靠胎兒出生後的「新生兒篩檢」才能檢查是否有蠶豆症或其他疾病等等;還有很多的染色體或基因異常,也無法由產科超音波診斷。

  • 盲點3•
    有「異常」未必不健康:
    周輝政醫師指出,「異常分為重大異常和輕微異常,當胎兒有『異常』時,所要思考的是,該項異常是否足以影響到胎兒存在與否的決定?像唇顎裂或多指症的問題,出生後透過外科手術處理即可,並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,父母其實不該以此做出放棄的決定」。
    他語重心長的說,「什麼叫『正常』?」周輝政醫師指出,以前曾經發生因為做絨毛穿刺術不當而造成生出肢體不全的寶寶,有的寶寶被家人遺棄在醫院門口,而後出養到國外,在收養孩子的外國人心中,這些肢體不全的孩子依舊是可愛的天使,在悉心照顧與教育之下,仍能過著與常人無異的生活。
    周輝政醫師補充,除非是「無法矯正的嚴重畸形」,如無腦兒、無腎兒、嚴重染色體異常(如第18對染色體異常)等,礙於生下後無法生存,且以目前醫學技術也無法矯治,醫師才會建議流產,避免日後成為家庭社會的負擔。

  • 盲點4•
    不是一次檢查即能掌握所有狀況:
    他表示,「胎兒是發育中的個體」,有些問題必須在妊娠中後期才能被發現,如十二指腸塞住,在妊娠六個月才看得見,如果檢查是在較早的時間進行,自然無法掌握此一問題的存在。而這也是不少人會認為「我有做超音波檢查啊,為什麼沒發現」的問題所在,事實上,檢查的時間點很重要,但周輝政醫師強調,「這並不代表每次產檢都要做超音波檢查」。就如胎兒體重測量存有正負兩週的誤差值,也許這一次量測的體重比上一次輕,他說,若每一次產檢都測量胎兒體重,容易讓媽媽產生無謂的擔心。他表示,「除非有特殊狀況,不然,大概做個三、四次的超音波檢查即可,個人建議的時間點的安排為妊娠12週、20週、32週與38週時。」。

 

 

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
媽媽寶寶雜誌 授權刊出  2012年1月號)

>> 訂雜誌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