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打點滴」真有這麼神奇嗎?  

文╱亮亮醫師
輯╱張玉櫻、實習記者黃思瑋
健康寶貝╱施亦芸(照片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提供,與本文內容無關)


不舒服、生病了,「吊大筒」好的比較快?是這樣嗎?本文告訴您為什麼要打點滴?11種應該打點滴的狀況,以及破除打點滴的7大迷思!

醫院現場……
比藥物更有效的仙丹
有個老師曾經跟我說:「去看病人,去跟病人好好解釋,有時候比好藥還要有效。」有一本神經外科醫師寫的書,裡面也有句話:「看病人一眼比打一千通電話有效。」
原來醫療除了藥物可以平息不舒服;另一種相等藥效的就是醫護人員的安慰與解釋。就像我們小時候奔跑著跌倒、跌痛了,如果有媽媽幫我們呼呼、扶我們起來,摸一摸頭流露出心疼的樣子,我們就不用吃止痛藥或打針,膝蓋上的擦傷就會自己痊癒,我們又會忘記痛苦般地、往前繼續奔跑玩耍。如果你的安慰、同理心和解釋,能讓病人接受他現在的疾病狀態,那就是平息傷痛、發光的一帖溫柔藥劑。那跟藥物,絕對是等效的,甚至更加有效。一個學長跟我說的,在值班時遇到病人睡不著,不一定要開安眠藥啊!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耐心的解釋與安慰,「是不是還不太習慣醫院的環境呢?是不是隔壁床比較吵?」「是哪裡不舒服的關係嗎?沒關係,可能是因為你疾病的影響,白天我們就會幫你安排到檢查了……。」比藥物更好的方式,有時候也許是給個耳塞,或者是讓病人安心的「接受」現在這個狀態,就可以消滅解除病人心中的不安了。讓病人「接受」他自己的生病狀態,這就得靠醫師自身具有的專業與耐心的解釋。我又想起我去小兒感染科時,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女生,打完點滴後,不停的哭鬧說她手上打點滴的地方會痛,我跟護理師小姐去看時,點滴滴注順暢,仔細檢查後也沒有任何的發炎紅腫,但小朋友還是一直哇哇大哭,有時暫停止住哭泣,一直看著她纏著點滴針頭的手,然後繼續驚恐地哇哇大哭。就在我們莫可奈何的時候,一個護理師小姐拿出一張海綿寶寶的大貼紙,輕輕貼在她打點滴的手上:「妳不會痛喔!有海綿寶寶保護妳……。」不知怎麼的,小女生開始不哭了,開始東玩西玩、爬上爬下。她忘記她手上的點滴了。

爸媽必知∼醫學小知識
看病的小朋友們,都最討厭打針了,但是當醫師叔叔或阿姨宣布要打點滴的時候,卻又都不得不馴服。縱使阿嬤阿公或爸媽偷說醫生的壞話:「醫師壞壞,阿嬤幫你打他……。」醫護人員還是得堅持這些必要的醫療措施。

why?為什麼寶貝需要注射點滴?
提供支持性的治療
生病的孩童會出現許多不適的症狀,像是咳嗽、流鼻水、拉肚子等等,但這些都是「症狀」,不是疾病本身,醫師最重要的工作是像偵探一樣憑著蛛絲馬跡找出病因。
如果病因是需要藥物治療的,就要趕快用上;但很多病因像是病毒感染,其實不需要用到特殊的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藥物,因為往往副作用太大,大於治療的效益,所以這類疾病,只需要等待一段期間,讓小朋友自己身體的免疫力發揮效力,還好大部份的病毒像是腺病毒、流感病毒都可以被慢慢消滅,身體就可以自己漸漸復原。
而醫療上需要做的,就是在這段等待的期間,解決小朋友不舒服的症狀,讓小朋友比較舒適地度過這段難熬的期間;支持他缺失的營養與水份,讓小朋友可以有力氣對抗病魔。
所以有些爸媽們會問說,住院只是給小朋友打一些葡萄糖水的電解質營養液,裡面也沒加藥物,這樣算是治療嗎?其實這是醫師依小朋友的病情判斷後,他現在最需要的「支持性治療」,唯有源源不絕地供應著適當且充足的水分與營養,小朋友才有抵抗力與病魔纏鬥。

How?何時需要打點滴?有11種狀況

  1. 吃藥也沒效:
    有一種情況是用吃的藥物已經無法控制病情,需要用效果較快較好的靜脈輸液給藥的時候,會打上點滴,讓藥物慢慢進入小朋友的血液當中。

  2. 食慾不佳
    腺病毒、流感…等疾病,若嚴重感染到造成小朋友病懨懨地不想吃東西,只好靠點滴補充基礎的水分與養分。

  3. 嘴巴破、吃東西會痛
    像腸病毒造成嘴巴與咽喉潰瘍、吞嚥疼痛,小朋友就不想吃東西。

  4. 活力急速減低
    嚴重的疾病讓小朋友疲累不堪、呈現虛脫狀態,無法有力氣好好進食。

  5. 不停嘔吐
    急性胃炎發作,吃什麼吐什麼,症狀嚴重時,醫師甚至會宣布先禁食,只打點滴,等情況好轉再從清淡飲食開始慢慢恢復進食。

  6. 嚴重拉肚子
    沙門氏桿菌造成的腸胃炎、不斷拉稀水便,需要點滴定時輸入水份,以免脫水。

  7. 意識不清
    腦膜炎、腦炎,無法有清楚意識用嘴巴來吃東西。

  8. 無法吃東西
    嚴重肺炎引發呼吸窘迫、嚴重氣喘。

  9. 極度低血糖或電解質不平衡
    需要特殊成分的點滴來快速改善。

  10. 手術前禁食
    小兒開刀前不能吃東西,這對手術是很重要的,以免麻醉中會嚴重嘔吐或吸入嘔吐物,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等嚴重併發症、甚至生命危險。但禁食會造成饑渴難忍,所以打上點滴以補充水分與糖分。

  11. 脫水
    小朋友有脫水的狀況時,也需要趕快補充點滴。

破除「打點滴」的7大迷思

  1. 打點滴是萬靈丹?
    點滴是支持性的治療,加入藥物可以有治療的效果,但不是什麼疾病都有效,更不是一吊點滴就可以精力充沛、藥到病除。

  2. 打點滴可以退燒?
    一般醫療上較少在點滴裡面加入退燒藥,打點滴並沒有退燒的功能,除非是嚴重脫水造成的體溫上升。

  3. 打點滴可以止瀉?
    打點滴本身並沒有止瀉的功能,如果因為打點滴感覺小朋友拉肚子的次數變少,是因為暫時停止進食或進食量變少的緣故。

  4. 打點滴可以無病強身?
    打點滴是需要才打,不然如果精神活力好、可以進食的小朋友,吃一餐的營養就勝過一瓶點滴了。

  5. 打點滴一次就可以打好?
    很遺憾的,小朋友的血管本來就細,碰上胖嘟嘟又幼咪咪的小孩,脂肪多會更難打上,再加上小朋友易哭鬧與掙扎,更增加打點滴的難度。

  6. 打點滴沒有風險?
    皮膚是人體的天然屏障,打點滴是侵入性的治療,皮膚上本來就有細菌,就算消毒過,還是有感染的風險,對於年紀小或抵抗力不好的小孩風險更大。

  7. 打完點滴就好了?
    點滴打在小朋友的手上,小朋友容易因為不適或限制活動就去拉扯,造成點滴跑掉或者是出血,若漏針藥物跑進皮下組織之中,還會造成潰爛、過敏等傷害,家長不可不慎。

注意!點滴進行中的危險信號

  1. 打點滴時若寶貝出現以下情況,這時要趕快通知醫師與護理師,以及時處理。

  2. 呼吸急促或困難。

  3. 嗜睡、不容易喚醒、精神不濟。

  4. 活動力低下、玩耍意願降低。

  5. 缺氧徵兆,像是嘴唇發紫或變藍。

醫病雙贏!
其實醫療不只是一門科學,也是一門藝術,更是一門社會學。雖然教科書與學理都告訴醫師要這麼做,考卷上的標準答案也是如此,但是實際上的狀況與父母的反應卻有千千百百種,每個家庭不同的想法與性格,也讓醫師為了治療好兒童的病症,得做出不同的醫療選擇。例如說富裕家庭出身的小朋友、有充足的人力照顧,和一個單親家庭、爸爸要忙上班、空不出時間照顧,或者是另一個外籍新娘家庭、媽媽完全聽不懂醫師要表達的話……,這三個家庭的小朋友如果都出現了食慾不振的現象,是不是都需要住院打點滴呢?
醫療越來越複雜了,如果再牽涉到健保與私人醫療保險的問題,會更糾結難解。臨床上,曾經有媽媽為了住院可以請領保險,要小朋友假裝嘔吐、拉肚子以住院打點滴,後來卻發現孩子活力旺盛,還開心地吃麥當勞。如果小朋友都可以如此順利地進食,其實打點滴根本就是多餘的!希望家長們不要為了貪小便宜的心態,而浪費了寶貴的醫療資源、擠壓掉真正重病迫切需要醫療的空間。另外,無形中更消磨了醫師對下一位病人的信任與信心。真正的好醫師會把醫療當成一門藝術在經營,而不是說一是一、說二是二的考試答案,希望盡力地找出對病人最方便、最有效、感受最好的方式。然而當貪婪的人心進入到溫暖的醫療,醫師也會漸漸消磨熱情,不再那麼樣的為病人著想了……。


亮亮
學歷: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
經歷:林口長庚醫院及雙和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、新北市診所執業醫師
著作:《未來,沒有兒科醫生》,合著有《不焦不慮好自在》、《醫療崩壞!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》、《護理崩壞!醫療難民潮來襲》
亮亮的粉絲專頁:www.facebook.com/Shinyrabbit2
 

 

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

 
育兒生活 2014.8月號

>> 訂雜誌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