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大意!洗澡危險多  

採訪撰文/陳萱蘋
諮詢/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、國泰醫院嬰兒室護理師蔡瑞芸
插畫/日光路
參考資訊/《管他百歲千歲,能帶好孩子才是萬歲:鈞媽的快樂育兒經(0-1歲)》


洗香香是爸媽與寶寶最親密又快樂的共享時光!但身體還處於軟綿綿的新生兒,許多新手爸媽不敢為寶寶洗澡,深怕一個不小心就讓他受傷或是發生意外。對此,本文將從洗澡的步驟談起,再提醒爸媽洗澡也可能潛藏某些危機,最後倘若遭遇意外該如何處理呢?陪伴爸媽渡過快樂沐浴時間!

寶寶洗澡這樣做
在瞭解寶寶洗澡之際可能發生的危險之前,新手爸媽應該先明白如何正確幫寶寶洗澡的步驟及注意事項。接下來,請專業的護理師傳授洗澡的撇步吧!

洗澡前的準備
洗澡前,爸比媽咪應該先在房間裡,事先準備好洗澡後要更換的衣物、尿布與包巾…等物品,才能洗完澡後盡快幫寶寶穿上衣服,避免著涼;蔡瑞芸護理師指出,若需要穿兩層衣物,可以先將這兩件套在一起,稍後就只要穿一次即可,省下穿脫的麻煩。此外,幫寶寶洗澡之前,應該檢視自己的指甲長度,並取下戒指、手錶…等配件,以免刮傷寶寶嬌嫩的肌膚。然後脫下寶寶的衣物,再以大浴巾包裹,才進入浴室。

時機
寶寶什麼時候適合洗澡呢?蔡瑞芸護理師建議餵奶後2小時,再為寶寶洗澡,以免溢奶。倘若寶寶有嘔吐、拉肚子…等不適,建議暫時不用洗澡,因為翻動的洗澡動作,可能造成嘔吐加劇,或是吐了又不小心吸入,造成吸入性肺炎,就更危險了。

溫度
寶寶洗澡的水溫建議於38∼40℃之間,倘若家中無水溫計也沒有關係,以爸媽的手腕內側較敏感細嫩的肌膚來感覺溫度,通常比大人的洗澡水溫還稍微溫一點即可。蔡瑞芸護理師提醒,尚未確定水溫之前,千萬不要貿然讓寶寶下水!

洗澡的步驟
多數寶寶通常是在家裡浴室地上準備的澡盆裡,爸媽坐在小板凳來進行洗澡動作。有些爸媽習慣在浴室的洗臉台幫寶寶洗澡,因為高度關係,無需彎腰就可完成洗澡步驟,但蔡瑞芸護理師提醒,必須事先確定洗臉台的乘載重量,以及水龍頭把手是否容易開啟,最好是將水龍頭以毛巾遮蓋,避免寶寶誤觸過熱的水龍頭或不小心開啟。
6個月以下嬰兒,頸部一定要扶好!

潔臉部
首先,將寶寶採坐姿在爸媽的腿上,再以乾淨紗布巾浸泡室溫的清水來清潔臉部。有些長輩習慣以煮過的開水來幫寶寶洗臉,蔡瑞芸護理師表示,對此根據個人習慣即可,但切記洗臉應該使用清水,倘若澡盆的水已加入沐浴精或肥皂,就不要再以此水來清洗臉部,以免不小心將水潑及眼睛造成刺激感。
利用紗布巾的四個角,其中的兩角來清潔眼角,動作應該是由內往外的一次性擦拭即可,避免反覆來回,否則有可能使得眼睛的分泌物重複感染。剩下的兩個角用於清潔耳朵,耳殼、外耳道以及耳後可別忘了!
最後,取用紗布巾的中央部分,從鼻子往外以放射狀來清洗臉部,尤其加強嘴角處,這裡容易因喝ㄋㄟㄋㄟ而留下來奶垢。而口腔清潔應該是每次餵奶之後都要立即進行,無需等到洗澡才開始做。

清潔頭髮
接下來,以橄欖球姿勢將寶寶夾在腋下。由於多數爸媽慣用右手,便可將寶寶放在左邊。以左手的大拇指與中指將耳朵往前貼近,遮蓋耳朵,避免水流入耳內,再開始清洗頭髮的動作。
許多爸媽害怕這個動作,蔡瑞芸護理師指出,其實寶寶耳殼很軟,輕壓耳朵,並不會感覺不適;反之,若耳朵進水,才會更加不舒服。可將嬰兒洗髮精倒出在爸媽手上,加點水搓揉成泡,避免直接倒在寶寶的頭上。清潔完畢之後,再將頭髮擦乾,就可以下水了。

清潔身體
當寶寶進入澡盆時,爸媽的左手應抓著寶寶的左手上臂,也就是肩關節的位置;右手托著臀部,一旦進入水中後,右手就可以放手。倘若水中加了沐浴乳,更易使得寶寶滑動,蔡瑞芸護理師提醒爸媽應抓緊大關節處,不要抓著小關節,否則寶寶還是很容易可扭動。
從頸部、前胸到四肢部分開始清潔,以旋轉方式,也就是將毛巾放在四肢上,旋轉一圈下來,前後都可清潔妥當。最後,再清洗生殖器部分,小女生記得要由前往後,避免將肛門處的髒污往前帶;小男生的包皮、尿道口一定要仔細清潔,甚至有些孩子包皮很緊,需要往上鬆開才行。然而許多爸媽每次都隨便擦拭,就結束清潔動作,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泌尿道感染的原因。

Step1、以紗布巾的一角清潔眼角。
Step2、紗布巾的另一角清潔耳朵。
Step3、以紗布巾清潔臉部,並加強嘴角。
Step4、先輕壓耳朵,再清洗頭髮。
Step5、從頸部、前胸到四肢開始清潔。
Step6、將紗布巾放在四肢上旋轉以便清潔。
Step7、反轉至背面,並加強肛門口清潔。
Step8、翻回正面後,才從澡盆裡抱起。

當正面清潔完畢之後,就要換成爸媽的右手抓左手寶寶的肩關節,將寶寶翻成背面朝上姿勢,再清潔背部,並應特別加強肛門口部分。蔡瑞芸護理師提醒「怎麼下水,就怎麼上來」,記得要翻回正面,千萬不要以趴姿就將寶寶從水中抓上來,以免讓寶寶驚慌。將寶寶翻回正面後,就是以左手抓左手關節,右手抓著屁股臀部抱起來,放在腿上,以大浴巾包裹,再抱回房間穿上衣服。

洗澡 孩子自己來!
蔡瑞芸護理師指出,4、5歲的孩子可透過自已洗澡來練習自主行為,不過,大人應該在旁邊關心與陪伴,或是至少在浴室門口一直與孩子保持對話的情況,不可讓孩子一個人一直待在浴室裡。

洗澡時間潛藏危機!

「家」是溫柔的避風港,回到家似乎就有股溫暖的安全感,尤其是對於學齡前的孩子而言,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都在家中完成,然而多數爸比媽咪誤以為意外事故只會發生在特定危險場所,忽略了每日生活的居家環境正是孩子最容易發生事故的地方,其中客廳與浴室佔據前兩名,而進行洗澡活動的浴室即為本篇專題探討的重點所在。

危機1、溺水
「台中市一名7歲男童連續發燒多日,昨晚家人把塑膠收納箱當浴缸裝水,讓他自行泡澡,母親才離開5分鐘,回到浴室時卻發現他已沉入塑膠收納箱,當時收納箱裝水約八分滿,男童失去意識…」
別以為溺水事件只會發生在游泳池!家中的澡盆、浴缸…等地方,都有可能讓孩子溺斃。從上則新聞可知,爸媽都以為7歲孩童自己一個泡澡應該沒有問題,沒想到仍發生溺水事件。
蔡瑞芸護理師表示,即便澡盆水位只有淺淺的10公分,還是可能造成溺水,像是孩子從澡盆裡站起來不小心滑倒又跌到澡盆裡,此時若孩子意識不清,就有可能溺水了!或是剛洗完澡,爸媽會將衣服浸泡於水桶裡,孩子發現後,想要伸手撈衣服,可能一頭就栽進去了!
預防之道
澡盆的水位約一半即可,大約是寶寶坐著及腰的位置,且水位太深既不方便洗澡、也沒有必要。市售許多洗澡的輔助工具,如:浴網或是寶寶游泳圈…等,只要事先瞭解正確的使用方式,都可根據需求來選擇使用。
浴室的門平時應該緊閉,以避免危險的發生。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建議自製「門把防護布套」,選擇一個尺寸大於門把套的娃娃,將娃娃背部和門把套相疊處縫合固定,以增加門把套的厚度,再裝在浴室的門把上即可。
由於大人的手掌較大,套上防護布套後還是可以打開門,讓孩子卻不易轉開門鎖,可防止孩子自行進入浴室。林月琴執行長還特別提醒,浴室的門不應具有反鎖功能,以免孩子進入浴室後,不小心將自己反鎖!

危機2、中毒
年幼的孩子總是充滿好奇心,對於任何大小事物都感到新鮮有趣,又喜歡以嘴巴來認識這世界,隨意就將東西放入口中。然而,浴室裡的角落或水槽下方少不了擺放著沐浴與清潔用品…等瓶瓶罐罐,爸媽認為孩子可能不感興趣,但其實在孩子眼中都是神秘又有趣的「小玩具」,尤其是帶有甜味或水果香味的沐浴乳或造型可愛的香皂,聞起來似乎就很美味的,孩子都有可能拿起來吃下肚!
預防之道
很多孩子喜歡兒童牙膏的甜味,因而誤以為這些甜甜香香的東西都可以放進嘴巴,爸媽應該要讓孩子知道牙膏與沐浴乳的區別,並提醒孩子這些聞起來甜甜的東西一定不能吃,否則會肚子痛,就要吃藥、打針!然而,最基本的就是將這些看似溫和的沐浴乳、洗髮精收納於孩子無法拿取之處,避免好奇而誤食。

危機3、觸電
通常洗澡後就會吹乾頭髮,因此浴室經常擺放吹風機。使用吹風機之後,可能就隨手一放,倘若孩子站在浴盆裡,又伸手拿取電器或是碰觸插頭,就很容易發生觸電的意外了。
預防之道
浴室是經常使用電器用品之處,電器不用時應該拔掉插頭,平時應該置於孩子不可觸及之處,且開關插座應有防護蓋,避免孩子直接接觸,並讓孩子瞭解水和觸電的關係,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。

危機4、滑倒
浴室常見的意外非滑倒莫屬,不只是走路不穩的孩子,有時候大人也會因地板濕滑而滑倒,更別說是喜歡爬上爬下的孩子,因攀爬跌倒而跌個四腳朝天。除了滑倒本身的危機之外,蔡瑞芸護理師指出,跌倒時又可能連帶撞到浴缸或馬桶,應該特別留意!
預防之道
家裡有小小孩,應經常保持浴室地面乾燥,建議貼上防滑地墊、且牆面裝小把手,防止滑倒。爸比媽咪應教導孩子想要拿高處東西或是洗手一定藉由大人幫忙,不要自己踩在馬桶上或小板凳。

危機5、燙傷
「台南一名剛出生的小女嬰,才出生40分鐘,就因為婦產科護士在洗澡時不注意,而造成下半身二度燙傷…」
「一名女子在醫院產下健康女嬰,但護士給女嬰洗澡時,沒測試水溫,又戴上兩層手套,竟把女嬰放進滾燙熱水裡洗,導致女嬰全身43%燙傷,下半身紅腫、起水泡…」
每年都會有因洗澡而出現燙傷的新聞,不管爸媽在家中自行幫寶寶洗澡,先放了熱水,聽到門鈴聲,讓孩子有機會誤觸熱水,還是專業的托嬰中心或醫院也都曾發生類似的燙傷意外。
預防之道
除了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的原則之外,而關水龍頭時,則要先關熱水再關冷水。還有現在的水龍頭多為上下扳動即可使用的設計,而不是以前需要旋轉才能開啟,因此孩子便很容易自己隨意玩耍。蔡瑞芸護理師建議爸媽應教導孩子不可自行觸碰水龍頭,並讓孩子分辨水龍頭顏色的意義,感受冷熱水的差異。
千萬勿留孩子單獨在浴室
「一位保母同時照顧兩個小朋友,當男嬰到保母家後一直哭鬧,保母先幫另一名女嬰洗澡,但出來後發現男嬰已經沒有呼吸心跳,趕緊送醫治療,研判應該是噎奶導致!」
「保母為女嬰洗澡時,浴缸放水到約十多公分高,她洗到一半,聽到兒女在客廳吵架,走出去查看;等返回浴室,卻見女嬰的頭、臉均已埋入水中,驚慌抱起。」
當爸比媽咪幫孩子洗澡時,一定要專心完成,尤其是只有一個大人在家照顧孩子的時候。所以,洗澡時間也應該有所考量,不要正在等電話時幫孩子洗澡,建議先關閉手機或調成靜音,避免外務干擾,千萬不要將孩子單獨留在浴室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。
蔡瑞芸護理師分享一個自己也曾發生的經驗,幫孩子洗澡時,人並無離開浴室,只是轉身拿取大浴巾,並將剛剛脫下來的衣物放置於洗衣籃,結果一回頭發現,孩子已從浴盆裡爬出來了。即便媽咪就在孩子旁邊,只是沒有關注幾秒鐘而已,孩子就離開浴盆,倘若此時剛好沒有站穩或扶好,可能就在媽咪眼前發生意外了。
面對緊急狀況 冷靜以對!
「保母見女嬰溺水,驚慌下為了確認女嬰意識是否清醒,貿然在短時間內劇烈搖晃女嬰,導致腦部發育尚未完全的女嬰眼底、顱內出血,造成腦死,後續引發女嬰中樞神經休克與多重器官衰竭死亡。」
爸比媽咪都希望孩子健康平安長大,不希望發生任何意外,但倘若面對孩子出現緊急狀況該如何處理呢?林月琴執行長首先提醒爸媽「冷靜以對」是最重要的!

溺水
如果寶寶不小心嗆到水時,只要將孩子翻過來,採頭低腳高的姿勢,稍微拍打肩頰骨中間部位。倘若是輕微嗆水,透過拍打就會將水吐出來,爸媽若發現寶寶的呼吸正常順暢、膚色也恢復粉紅,大概就不需要過於擔心;但若發現寶寶呼吸困難、哭聲微弱、活動力變差,甚至是覺得孩子都沒有呼吸、膚色變暗了,應趕緊撥打119求救。
許多醫院都會舉辦嬰兒心肺復甦術(CPR)課程,但倘若並未經由專業訓練,蔡瑞芸護理師不建議自行在家裡做擅自進行,否則隨意進行壓胸,可能會造成骨折或胸腔受傷。目前政府要求保母一定得學習CPR,林月琴執行長建議爸媽也應該學會!

新版的CPR口訣──「叫、叫、C、A、B、D」
口訣1、叫:呼喚
呼喚並輕拍孩子來確定有無意識,且檢查呼吸(沒有呼吸或是沒有正常呼吸)並檢視身上是否有外傷,或需要醫藥援助。如果發現孩子已昏迷且沒有呼吸(或僅有殘喘)時,需開始施行救命術。

口訣2、叫:呼叫
立即撥打119求救。但倘若病患因溺水、創傷、藥物中毒或為小於8歲的孩童時,若無旁人協助,則先做CPR 2分鐘後,再打119求救。

口訣3、C:胸部按壓(Compressions)
立即開始以每分鐘至少100下的速度且下壓深度5公分的胸部按壓,對嬰兒使用兩指、兒童使用單手或雙手按壓胸部中央的位置。按壓時,手要打直、垂直用力壓下;放鬆時,要讓胸部完全的回彈,再接著壓下一次。持續進行、避免不必要的中斷。

口訣4、A:暢通呼吸道(Airway)
接著是一手壓前額,另一手抬高下巴,使頭往後仰、嘴巴張開的姿勢,來打開孩子的呼吸道,並檢查口中有無異物,如有發現,直視下取出異物,但切勿盲目挖取。

口訣5、B:檢查呼吸(Breaths)
倘若孩子仍無呼吸,則直接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兩口氣,每一口氣的時間為1秒鐘。吹氣時,需以拇指和食指捏緊孩子的鼻子,同時眼睛必須注視孩子的胸部是否起伏,但避免過度用力吹氣。
胸部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率為30:2,也就是30次胸部按壓後,施行2次人工呼吸,持續做直到消防人員到達或是孩子會動、有呼吸為止。

口訣6、D:體外去顫(Defibrillation)
若前述的急救步驟都無效時,就由專業救護人員評估是否需要以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(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,簡稱AED)來搶救。

中毒
當爸比媽咪發現孩子誤食不明物品,通常第一反應就是進行催吐的動作,但林月琴執行長表示,除了食物中毒可以進行催吐之外,其他種類的中毒情況不建議自行催吐,否則倘若孩子誤食強酸或強鹼的物品又進行催吐,恐怕造成食道的二度傷害,讓病情更加惡化!最好還是先行送醫急救,讓專業醫師評估,才是萬無一失的做法!
為了避免孩子在浴室誤食中毒,清潔用品應避免放置於孩子可觸及之處。而危險物品應貼上中文標籤及警告符號,可讓識字的孩子明白及認識其危險性,以降低好奇心;也勿以一般裝飲品或醬料的瓶子來儲存危險物品,或與這類瓶子放在一起,增加誤食機會。

滑倒
當孩子不慎滑倒後,爸媽應該趕緊呼喚孩子是否有所反應,並觀察其眼睛是否能夠專注?眼神是否渙散?若是年齡較大的孩子可詢問他是否聽得到。如果呼喚孩子,都無法張開眼睛看你,或是即便眼睛打開看著你,眼神卻是渙散的,就應該緊急送醫。若無明顯外傷,可先觀察接下來的2∼3天,是否出現嘔吐、意識不清、對外界反應遲鈍…等輕微腦震盪症狀,倘若出現應該立即送醫。

燒燙傷
相信燒燙傷的急救原則「沖、脫、泡、蓋、送」這五字口訣,無論大人小孩都能琅琅上口,但實際面對燙傷狀況時,許多爸媽一看到孩子痛得哇哇大哭,心疼不已加上緊張萬分,二話不說就直接脫下衣物,卻讓已黏著於衣物上的肌膚層直接扯了下來!
林月琴執行長提醒,所謂的「沖」並非指以強力水柱沖洗受傷部位!而是以流動的清水沖洗以降低皮膚表面溫度、減少餘熱損傷、減輕腫脹以及緩和疼痛;並將受傷部位浸泡於冷水中,再小心移去或剪開衣物,千萬不要快速地「脫」下衣物,以免造成二度傷害;再進一步將受傷部位浸「泡」於冷水中,以減輕疼痛及穩定情緒。
再使用清潔布條或紗布等覆「蓋」受傷部位,千萬不要任意使用外用藥或民間偏方,如:牙膏、醬油…等塗抹於傷口,這些東西可能無助於傷口復原,並容易引起傷口感染、惡化以及影響醫護人員的判斷與緊急處理;除了是極小的燙傷可自行處理之外,最好趕緊「送」往鄰近醫療院所,進行相關治療處理。


林月琴
現職: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、國立空中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兼任講師、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學系兼任講師
學歷:中央警察大學犯罪研究所博士候選人
經歷:私立實踐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兼任講師、台北市福安兒童福利服務中心主任

蔡瑞芸
現職:國泰?合醫院嬰兒室護理師
學歷:台北醫學大學護理系
 

 

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

 
育兒生活 2014.9月號

>> 訂雜誌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