慎防妊娠出血,影響好孕氣  

諮詢/奇美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醫師鍾明廷
採訪撰文/林嬪嬙
模特兒/漂亮媽咪侑倫
攝影/米果攝影


孕期中難免會出?一些異常情?,其中最令孕媽咪恐慌的是不明原因出血,進而影響到胎兒,甚至導致流產。其實只要可以分辨孕期出血是屬於正常或異常,並且尋求因應對策,如此一來,寶寶就能順利平安的出生。

自我觀察,定期檢查
懷孕初期若有出血情形,媽咪總是心驚膽跳,深怕因此流產,甚至影響孕期的心情。事實上,懷孕初期多少會出血,建議第一次可以請婦產科醫師評估,並且多休息,但懷孕後期出血就要小心,只要發生任何狀況,到醫院做進一步診斷是最安全保險。曾有孕媽咪被確定有植入性胎盤,本來安排到高雄某醫學中心做血管栓塞,避免一再出血,卻在一次騎機車時肚子痛,急診發現子宮已破裂,緊急拿掉子宮,出血才停止,雖然胎兒不保,但總算救回媽媽性命。

孕期3階段,出血症狀大不同
懷孕早期出血,最嚴重就是流產,後期則不同。懷孕後期出血問題一定要很小心,因為子宮越來越大,血流也越來越多,容易引起併發症,對媽咪身體造成危害。奇美醫院婦產科鍾明廷醫師表示,產前出血在孕期3個階段,其原因與症狀會有一些差異,以下分別說明。

懷孕早期(第1妊娠期,懷孕8∼12週)
懷孕最早期胚胎著床時,是屬於一種侵入性著床,會造成內膜血管稍微破裂情形,而出現一點點咖啡色或微小出血,這是著床的徵兆,屬於正常現象,媽咪不需要太擔憂。
待胚胎著床後,因著床位置與著床狀況,可能出現早產現象,也會有出血症狀,這多半在第1妊娠期發生,通常懷孕20週前,稱之為「先兆性流產」。此時如果胎盤著床位置較低,靠近子宮頸,或子宮頸本身有些問題,會因為早期懷孕子宮充血較為厲害,而發生大量出血,量多會提高流產機會,甚至子宮頸已經打開或變短,流產的機會則更高。

因應對策
早期著床性出血如果量不多,建議觀察即可,但有些利用人工生殖懷孕的媽咪,早期必須給黃體素治療,直到懷孕10∼11週再停止。若是先兆性流產,已經在出血或單純著床性出血,會依狀況採取幾個處置方式,包括多臥床休息、使用黃體素安胎及住院以限制孕婦走動等。

懷孕中期(第2妊娠期,懷孕13∼26週)
等到懷孕12、13週到24週,開始慢慢穩定,這時候屬於第2妊娠期,出血情形較少見。如果還有出血,要特別小心,有可能是「前置胎盤」或「子宮頸閉鎖不全」問題。子頸閉鎖不全通常在第2妊娠期出現,如果子宮沒有收縮,子宮頸就會開,但出血量不多,除非是前置胎盤。
不過,孕媽咪要注意若之前有做過手術,像是子宮頸圓錐狀切除術、流產手術或子宮頸手術,都可能導致第2妊娠期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問題,進而導致流產。

因應對策
出現子宮頸閉鎖不全,如果已事先知道孕婦曾開過刀如圓錐狀切除術,會考慮在懷孕11∼14週進行子宮頸縫合手術。
不過,手術都有風險,必須依孕婦每次懷孕經驗做評估,目前會以孕婦子宮頸長度來做判定,2.5公分以上可再觀察,2.5公分以下且曾流產或早產,建議施以縫合術。子宮頸縫合術屬於外物侵入陰道的手術,具有一定風險,可能引起細菌感染,需使用抗生素,這是預防性採取的措施。
此外,有些孕婦子宮頸已開,處置上要更謹慎。臨床上曾遇過媽咪懷孕20幾週子宮頸已開,此時進行縫合,風險很高,因為縫合會造成子宮壓力,使得原本收縮不明顯,手術後變得頻繁,因此,需配合使用抗生素及安胎藥加以控制。

懷孕後期(第3妊娠期,懷孕27週後)
此階段最害怕出現「胎盤早期剝離」、「前置胎盤」、「植入性胎盤」等問題。針對前置胎盤的孕婦,建議減少活動量及工作量,並且少走動。很多孕媽咪認為上班坐著等於在休息,其實即使坐著,還是會擠壓到肚子,刺激子宮而造成收縮。此外,出血量變多,一定要馬上掛急診。

  • 前置胎盤》
    胎盤附著在子宮腔前壁、後壁或頂部,正常情形會隨懷孕週數增加,子宮變大,而向子宮頂部提升。前置胎盤是指過了懷孕30週,胎盤位置還很低,因而擋住子宮頸口。如果懷孕28週還是如此,就要特別注意,而懷孕28~30週以上也會出現假性宮縮,特別是早產體質的孕婦,可能造成大量出血情形。

  • 胎盤早期剝離》
    患有妊娠高血壓、妊娠糖尿病的孕媽咪要小心,尤其是妊娠高血壓,非常危險,容易出現早產跡象;妊娠高血壓孕婦則肝臟功能會受到影響,導致凝血功能變差,出血量很大。

  • 植入性胎盤》
    後期出血量多,也有可能是植入性胎盤。植入性胎盤因為胎盤異常附著,侵犯或穿透子宮肌肉層,在生產時胎盤無法正常順利剝離娩出,造成大出血,進而危及媽咪生命。

因應對策
看懷孕週數》此階段出血的治療要先看懷孕週數,若已達32∼34週以上,或甚至出現破水,就不建議安胎,考慮讓胎兒提早出生,再放在保溫箱。如果只有28∼29週,就必須安胎。
以出血量或子宮頸長度做判定》少量出血,只需要安胎即可;大量出血,則要擔心胎盤早期剝離或植入性胎盤所造成,一旦確認,只能趕緊終止妊娠。

觀察出血量,避免劇烈活動
究竟孕媽咪平時該如何提高警覺?鍾明廷醫師表示,無論懷孕哪個階段,孕媽咪都要注意陰道分泌物,尤其懷孕後期分泌物會慢慢增加。如果分泌物顏色呈現較深的咖啡色或綠色,便要就醫檢查;若為咖啡色,可能因為少量出血造成;綠色則可能感染引起;若是白色、淡黃色,比較沒有問題。不過,假如是乳酪狀、乾酪狀,可能受到黴菌感染導致,這與孕媽咪免疫能力或妊娠糖尿病有關。
基本上,只要有出血症狀,必須回醫院接受檢查,除了看胎盤情形、子宮腔狀況外,還需採內診看子宮頸是否變化,或是產生息肉問題。尤其是第一次出血,一定要就醫,經醫師判定沒問題,只需持續自我觀察。假如出血量有很大變化,還是趕緊掛急診比較保險,有些孕媽咪已經出血卻一再等待,最後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。
至於產前出血是否危害到胎兒?這要視出血量狀況,少量可止住血就沒關係,但是有些雖然是早期出血,出血卻積在子宮腔內,對胎兒還是有影響。例如:懷孕10週卻有胎盤剝離現象,胎兒要保住的機會很低,這也是懷孕後第一次出血務必要就醫檢查的重要原因。
有些孕婦認為產前出血是自己不小心造成,鍾明廷醫師指出,孕婦本身未曾有過流產或早產之經驗,大動作並不會成為出血的原因。本身為高風險媽媽,較容易流產、出血,子宮頸功能也比一般孕婦差,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從事劇烈活動。


排除壓力+飲食兩大風險
壓力是影響孕婦和胎兒健康重要的因素之一,壓力越大,流產、早產的機會就越高。根據資料顯示,醫院護理人員流產或早產風險是一般孕婦的2倍,因為她們需要用到許多體力及腦力,若處於孕期中,壓力大除了影響體內荷爾蒙外,對於胎兒血液供應上也會不足,造成生產遲緩,寶寶不易長大。
此外,壓力也會增加妊娠高血壓機會,因此,原本就有血壓高、血糖高等問題的媽咪,懷孕後要更小心。本身為不孕症病人,患有孕期糖尿病會比一般孕婦高;有高血壓問題的媽咪除了擔心胎兒長不大之外,整個孕期中還會存在一些風險。
當然,飲食也是孕媽咪必須重視的問題。懷孕28週後,胎兒體重增加較快,每週約增加200∼300公克,此時要注意自己的飲食,尤其妊娠糖尿病的孕媽咪多半和飲食有關。不少孕媽咪偏愛吃水果,認為水果營養又健康,卻忽略分量上的控制,導致攝取過多糖分,進行糖尿病篩檢時而無法符合標準,若孕媽咪能避免過量水果或甜食,9成都可以受到控制。
很多孕媽咪認為自己沒有吃太甜,鍾明廷醫師指出,食物熱量與糖分多寡不是憑個人感覺,有時吃起來不甜的水果,其實糖分很高,最好還是請教營養師,了解各種食物的卡路里比較保險。除此,高血壓媽咪也要注意鹽分攝取的控制,而妊娠高血壓的孕媽咪在懷孕後期多半以藥物控制,並且觀察胎兒是否有生長停滯的問題。



鍾明廷
學歷: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學士
經歷: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員、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部定講師、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兼任講師、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兼任講師、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
現職:奇美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治醫師

 

 

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