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層次超音波與胎兒影像中心有何不同?

文╱康寧醫院副院長暨婦產科主任 尹長生

小美懷孕第5個月,進行常規胎兒超音波檢查時,發現有胎心膜積水的現象,經醫師轉診並進行高層次超音波檢查,確定無其他異常 ,接受「積水抽取術」後,繼續正常懷孕,這個經歷讓她一度很緊張,但幸好有圓滿收場。小美在坊間又發現「胎兒影像中心」的招 牌,而且在網路上也有介紹「產前留念-4D影像中心」的廣告,因此,心中不禁要納悶「這兩者有何不同呢?」

胎兒影像實屬過度醫療化
兩者的區別在於,常規產檢時,若發現母體血液檢查或胎兒超音波檢查有異常,需進一步詳細檢查胎兒其他器官時,就會使用高層次 超音波檢查,該檢查包含胎兒頭頸部(大腦、脈絡叢、腦室、中線及小腦)、胸部(胎心四室像、主血管血流、肺葉)、腹部(肝、 腎、脾、膀胱等內臟器官及臍帶)、脊椎、四肢及性別判斷等具診斷意義之檢查,用以排除先天疾病的可能。但是,許多先天性疾病 或畸形不一定能立刻呈現,因此,高層次的超音波檢查也只有80%的診斷率。
而坊間所見「胎兒影像中心」或所謂「留紀念照式的3D或4D超音波」,係指利用超音波顯像原理來拍攝胎兒面容表情、逗趣姿勢等照 片,以供父母留作紀念,並無醫學診斷價值。其實美國德州早在1994年就有這種紀念照式超音波的商業服務,而且越來越多,甚至在 北美大行其道,因此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(FDA)就提出警告,同時禁止醫師們為這種行為背書。

美國超音波醫學會及婦產科醫學會也分別在2003年及2005年,提出醫師不宜執行這樣的商業行為,也警告超音波儀器的製造商不得推 廣,並認為這樣的行為是過度醫療化的結果。所謂的「過度醫療化」,是近年來在工業化國家中常被詬病的一種不正常現象,廠商、 醫療機構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,鼓勵非醫療必要的處方及處置,以推銷其醫療產品,如抗鬱劑、壯陽藥的大量使用,有些甚至是病人 主動要求醫師開處方,因此,近年來坊間「胎兒影像中心」的推廣,也被FDA列為過度醫療化的行為。

產前胎兒攝影的影響
是不是因為過度醫療化而影響一般人的想法及作法?「產前胎兒攝影」對母親及胎兒有何影響呢?這些問題必須由多方面來討論,包 括1.使用儀器的安全度、2.是否屬於必要的醫療行為、3.對母子身心的影響等層面。

1. 超音波(Ultrasound)安全嗎?
以產前超音波的安全度來看,若純粹以「診斷」為主,攝影時間不會太久,在「1∼3分鐘以內」都是被允許且安全的範圍。若胎兒有 罹患先天性疾病的可能,需要進一步作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時,則不在此限;若以「特定部位」為主,如正面拍攝臉部表情、生殖器官 及四肢、手指的示範動作,使照相時間延長至30分鐘以上,這就不是必需的醫療行為,也有費時更久仍看不到想看的影像,卻依然不 死心的,也是大有人在。但是,長時間的超音波可能使胎兒細胞發熱及受損,若準爸媽們只是為了看寶寶在肚子裡逗趣的表情,仍屬 不宜。

2. 是必要的醫療行為?還是過度醫療化?
若原本不需要醫療介入,卻使用了醫療手段,就可稱之為「過度醫療化」。紀錄孩子成長過程的寫真照可在任何場合進行,如家中或 出外旅遊,都不會牽涉到醫療行為,但胎兒的紀念照卻須使用醫療儀器,或性生活正常之男性卻使用壯陽藥來助興,這樣矯往過正的 行為就值得我們深思是否適當呢?舉例來說,幾年前一則新聞指出,警方查獲一搖頭派對,現場除了發現搖頭丸、K他命外,甚至連 抗鬱劑「百憂解」都出現,管制藥品嚴然成了派對藥物;在業者宣稱可以減肥的藥物中,卻意外發現含有抗鬱劑的成份;本身並無憂 鬱症或躁鬱症等病史,只是喜歡買東西,這樣輕微的購物癖若自行服用鎮定劑來克制自己,可能會產生副作用、藥癮及戒斷症;以上 這些未經醫師診斷而自行不當用藥的行為,就是「過度醫療行為」。


3. 胎兒影像對母親身心的影響?

  • 先天畸形不一定能立刻診斷,但爾後若發現時,對母親的打擊可能更大,並且容易有情感方面的錯覺,影響判斷力而拒絕引產, 或產後心理上有嚴重的創傷。

  • 有了胎兒的相片後,足月待產時,可能因溺愛之心而過度要求剖腹產,或影響醫師的判斷。

  • 相片上胎兒的美或醜因人而異,準爸媽們在看完相片後,會有不同的觀感及心理壓力,使原本應該充滿喜悅及期待的產程有了失 落的情緒。 (4)一般胎兒紀念照多在妊娠7∼8個月時進行,這時胎兒的面容特徵仍不明顯,由於此時脂肪堆積不多,與出生後相比差異極大,多 數人在看過之後會感到失望,尤其是發現每個胎兒的長像都大同小異之後。

就目前的醫學研究的角度而言,「產前胎兒紀念照」是一種非必要性的過度醫療化行為,在您決定拍胎兒寫真紀念照前,準爸媽們不 妨多考慮一下其中的利與弊吧!
 

 

植物指甲花白髮增色粉

 
(詳文請見6月號媽咪寶貝雜誌)

>> 訂雜誌去